作为戴维森学院的首发锋线,张镇麟本赛季场均贡献12.3分、5.1篮板和1.8助攻,三分命中率维持在37.5%,其出色的运动能力和空间属性使他成为球队战术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赛季中期对阵传统强队弗吉尼亚大学的比赛中,他更是砍下赛季新高的28分,其中包括5记三分球,展现了应对高强度防守的投射稳定性。
戴维森学院整体阵容深度不足的问题贯穿整个赛季,在竞争激烈的大西洋十联盟(A-10)中,球队最终以16胜15负的战绩排名中游,未能获得全国锦标赛(NCAA Tournament)或次级邀请赛(NIT)的资格,张镇麟在关键战役中多次遭遇包夹防守,而队友支援有限的问题暴露无遗,尤其在赛季末段,对手针对性限制其外线出手后,他的进攻效率出现波动,如何提升破包夹能力成为其未来需要攻克的课题。
尽管团队成绩未尽如人意,张镇麟的进步仍值得肯定,相较于大一赛季,他在防守端的横移速度和协防意识均有提升,并开始尝试持球突破分球,戴维森学院主帅迈克·杨格评价道:“张在攻防两端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他的职业态度和学习能力令人印象深刻,下赛季他有望成为联盟中最具威胁的锋线之一。”

王泉泽的赛季始终与伤病抗争,去年接受的膝盖手术使其爆发力尚未完全恢复,尽管他在密歇根大学场均仍能交出8.7分和4.3篮板的数据,但出场时间受到严格限制,在十大联盟(Big Ten)的激烈内线对抗中,王泉泽凭借扎实的低位技术和中远投能力,一度在对阵普渡大学的比赛中拿下17分,展现其技术全面性。

密歇根大学本赛季整体状态低迷,战绩未能达到预期,最终止步于联盟锦标赛八强,王泉泽在赛季末段因脚踝扭伤缺席关键战役,球队内线轮换捉襟见肘,间接导致防守体系崩溃,医疗团队为其制定的长期康复计划,也使得他未能全力投入季后赛冲刺阶段。
尽管挑战重重,王泉泽的篮球智商和策应能力仍得到教练组认可,他在高位挡拆中的传球选择、以及利用脚步单打的能力,使其在有限时间内贡献了多场“高效表演”,若能在休赛期彻底摆脱伤病困扰,其技术特点有望在职业赛场找到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作为冈萨加大学替补席上的重要轮换,李弘权本赛季场均出战18.5分钟,得到7.2分和3.8篮板,尽管数据不算耀眼,但他在西海岸联盟(WCC)的顶级强队中逐步站稳脚跟,并多次在关键时刻被委以防守重任,其强悍的身体对抗和拼抢意识,成为球队“第二阵容”的能量来源。
冈萨加大学本赛季再度闯入全国锦标赛,但在“疯狂三月”首轮爆冷出局,李弘权在锦标赛中未能获得太多表现机会,球队更依赖经验丰富的高年级球员,尽管如此,他在常规赛末段对阵圣玛丽学院的比赛中,曾以100%命中率砍下14分,证明了自己在有限机会中的把握能力。
李弘权的技术短板在于持球进攻手段的单一性,但其无球跑动和底角三分已逐渐融入冈萨加的战术体系,主教练马克·尤格曾表示:“李的成长轨迹符合预期,他需要更多时间适应美国篮球的节奏,他的职业态度和团队精神,将是未来突破的关键。”
本赛季三名球员的“遗憾收官”,折射出中国球员留洋之路的普遍挑战:
尽管如此, NCAA的经历仍为他们奠定了坚实基础,无论是张镇麟的投射稳定性、王泉泽的战术素养,还是李弘权的防守韧性,均在中国男篮未来人才库中具备独特价值。
随着赛季结束,三人的未来选择引发广泛关注,张镇麟可能倾向于再战一年NCAA,以核心身份冲击锦标赛;王泉泽若完全康复,或将试水职业联赛;李弘权则需在留校磨练与转会寻找机会之间权衡。
无论选择如何,他们的成长轨迹已为中国篮球的“海外培养模式”提供了重要参考,正如国内篮球评论员所言:“遗憾是成长的催化剂,这些球员在高压环境中的每一次挫折,都在为中国篮球的未来积累经验。”
本赛季的落幕并非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三名球员的坚持与突破,将继续书写中国男篮留洋史的下一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