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亚洲篮球峰会于上海闭幕之际,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出席专题论坛,就中国职业篮球发展前景发表重磅讲话,面对近期国家队国际赛事表现波动及国内联赛商业化转型等挑战,这位中国篮球旗帜性人物坦言"正视困难但从未失去方向",并首次明确表示"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存在结构性扩军可能性",为正处于改革深水区的中国体育产业注入强心剂。
系统性改革成效初显,长远布局拒绝短视
姚明在题为《跨越周期:篮球进化论与中国实践》的演讲中指出,自2017年推行实体化改革以来,中国篮球正在经历"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任何运动项目的振兴都需要遵循客观规律,就像培育一棵树苗,既需要适时修剪枝叶,更要耐心等待根系深入。"他以NBA历时数十年才形成当前规模为例,强调职业体育发展必须克服急功近利心态。
值得关注的是,姚明特别列举了近年来CBA联赛在青训投入、裁判职业化、赛事数据化等领域取得的突破,2024-2025赛季CBA俱乐部青训投入总额较改革前增长320%,二级联赛与大学生联赛衔接通道的打通,使本赛季注册球员中"学生军"比例首次突破15%。"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数字,实则是支撑未来大厦的承重墙。"姚明表示,虽然国家队在2023年世界杯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必须看到整个篮球人才金字塔正在变得更扎实。
扩军构想浮出水面,区域平衡成重点考量
当论坛主持人问及联赛规模问题时,姚明首次松口表示:"在确保现有俱乐部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我们正在研究适时适度扩大联赛规模的可能性。"这番表态立即引发业界广泛关注,目前CBA维持20支球队规模已超过八年,上次扩军还要追溯到2014年四川金强加入。
据知情人士透露,联盟办公室已着手研究扩军方案,重点考量因素包括:区域均衡发展(特别是西部地区覆盖)、城市篮球人口基础、俱乐部可持续运营能力等,西北地区目前仅有新疆广汇一支CBA球队,而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区域也存在职业球队布局空白,姚明特别强调:"扩军不是简单增加球队数量,而是要构建更合理的篮球地理生态。"

商业模型持续优化,数字转型创造新机
在讨论职业联赛可持续发展时,姚明展示了令人振奋的数据:2024赛季CBA全媒体平台内容播放量突破150亿次,较上赛季增长42%;联盟首家数字藏品馆累计发行数字藏品已达87万件,开创体育IP数字化运营新模式。"我们正在经历从传统转播时代向数字资产时代的跨越。"姚明指出,5G+8K技术普及、元宇宙观赛场景构建等创新,正在重塑篮球产业价值链条。

值得注意的是,CBA与教育部联合推进的"校园篮球2.0"计划已覆盖全国2800所中小学,这些学校将作为联赛潜在扩军区域的人才储备基地,姚明透露,联盟正在研究建立"区域特许经营权"制度,未来新加入的俱乐部可能需要承诺配套建设符合标准的青训中心和社区篮球推广网络。
国际视野对标先进,中国特色不容忽视
在论坛互动环节,姚明多次提及中国篮球需要保持"战略定力",他对比了欧美职业体育发展路径,指出:"西班牙ACB联赛用30年时间从10支球队扩展到18支,每年保持着审慎的财务审核制度,这种既开放又谨慎的态度值得我们借鉴。"
同时他强调中国篮球必须走自己的路:"我国有14亿人口,有独特的体制优势和文化传统,如何将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更好结合,如何让篮球运动与教育体系深度融合,这些都是我们正在探索的课题。"他特别提到即将在十五运周期实施的"篮球振兴行动计划",该计划将首次明确职业俱乐部与地方体育部门的权责边界。
随着杭州亚运会篮球场馆响起测试赛的哨声,中国篮球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姚明最后用其标志性的沉稳语调总结道:"每个篮球人都知道,比赛的转折往往发生在最后时刻,现在我们要做的,是保持战术执行力,相信这套经过充分论证的比赛计划。"这番表态似乎暗示,中国篮球改革即将进入更具实操性的新阶段,业界观察家认为,此次关于扩军的明确信号,可能预示着CBA联盟在完成转播权改革、薪资帽体系构建等基础工程后,正在酝酿更大胆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