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老人古奚之年执剑柄,我的目标是参加世锦赛

admin 42 2025-09-27 22:40:50

在大多数人选择安享晚年的年纪,陈德昌的选择与众不同,每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掠过城市的天际线,这位白发苍苍的剑客已经身着白色击剑服,手握长剑,在剑道上腾挪闪转,他的眼神锐利如鹰,步伐稳健如松,手中剑尖划破空气的嘶鸣声,成为体育馆里最独特的晨曲,今年70岁的陈德昌,刚刚获得全国老年击剑锦标赛70岁以上组冠军,但他的目光早已投向更远的地方——“我的下一个目标,是参加世界击剑锦标赛。”这句话从他口中说出时,没有一丝迟疑,只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岁月无法阻挡的剑客梦

陈德昌与击剑的缘分,可以追溯到半个多世纪以前,18岁那年,他第一次在大学体育课上接触到击剑,就被这项运动优雅与力量结合的独特魅力所吸引。“那时候条件艰苦,我们连正规的击剑服都没有,只能用厚布衣服代替,面具也是几个人共用。”陈老回忆道,眼睛里闪烁着青春的光芒。

如同那个时代的许多人一样,生活的重压让他不得不暂时放下这份热爱,工作、家庭、社会责任填满了他的每一天,击剑渐渐成为尘封的记忆,直到五年前退休,当大多数人开始含饴弄孙、养花钓鱼时,陈德昌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的决定——重拾击剑。

“刚开始,家人都觉得我疯了。”陈老笑着说,“我女儿说‘爸爸,您这年纪应该在家休息,而不是去剑道上被人击打’。”但陈德昌的坚持最终说服了家人,前提是他必须通过严格的体检,并承诺量力而行。

重返剑道的第一步并不轻松,几十年没有系统训练,身体早已不像年轻时那样灵活,第一次训练后,全身肌肉酸痛让他几乎下不了床。“但我从未想过放弃,”陈德昌说,“每次握住剑柄,我都感觉重新找到了自己。”

科学训练打破年龄界限

在教练团队的帮助下,陈德昌制定了一套科学而系统的训练计划,每周五天,每天三小时的训练雷打不动,内容包括技术训练、体能训练和战术研究。

“年龄不是问题,关键是方法。”他的教练,前国家队队员张明远表示,“陈老的优势在于经验丰富,心理素质稳定,缺点是爆发力和耐力不如年轻人,我们针对这些特点,设计了适合他的训练方案。”

训练中,陈德昌特别注重基础动作的重复练习。“年轻人可能觉得枯燥,但我深知基本功的重要性。”他说着,做了一个标准的弓步直刺动作,流畅而精准,完全看不出是七十岁老人做出的动作。

70岁老人古奚之年执剑柄,我的目标是参加世锦赛

除了体能和技术训练,陈德昌还花了大量时间研究比赛录像。“现代击剑技术与几十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我必须学习新的战术和技巧。”他的书架上摆满了击剑理论书籍和世界大赛的录像资料,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战术分析和心得体会。

营养和恢复也是训练的重要部分,陈德昌有一套严格的饮食计划,每天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比例,训练后的拉伸和恢复训练更是从不懈怠。“年龄大了,恢复比年轻人慢,所以更需要注重这些细节。”

银发剑客的赛场风采

去年十月,陈德昌首次参加全国老年击剑锦标赛就一鸣惊人,在70岁以上组比赛中,他连克强敌,最终夺得冠军,比赛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发生在半决赛,面对比他年轻五岁的对手,陈德昌在落后的情况下连续得分,最终以一剑优势获胜。

“那场比赛太精彩了!”现场观众李女士回忆道,“你完全看不出他是场上年龄最大的选手,他的反应速度和战术思维甚至比一些年轻选手还要出色。”

赛后,组委会特意为他颁发了“最佳精神奖”,站在领奖台上,陈德昌手捧奖杯,眼中闪着泪光:“这个奖杯证明了一点——年龄只是数字,真正重要的是你还有没有追梦的勇气。”

这次胜利不仅给了陈德昌信心,也激励了许多同龄人,他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当地击剑俱乐部突然涌现出许多中老年学员,大家都被这位银发剑客的精神所感染。

迈向世锦赛的挑战之路

世界击剑锦标赛是国际剑联最高级别的赛事之一,参赛选手多是各国顶尖的职业运动员,对一位70岁的老人来说,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陈德昌不这么认为。

“我知道面前有很多困难,”他承认,“首先是资格问题,世锦赛通常需要通过一系列预选赛获得积分,这些比赛强度大,赛程密集,对我的体能是巨大考验。”

为此,陈德昌进一步加强了训练强度,他增加了心肺功能训练,每周至少进行三次游泳和两次自行车骑行,以提高耐力,他还请来了心理教练,帮助他应对大赛压力。

“击剑不仅是身体的对抗,更是心理的博弈。”陈德昌说,“年轻时我容易急躁,现在反而有了年龄带来的沉稳,这是优势。”

70岁老人古奚之年执剑柄,我的目标是参加世锦赛

另一个挑战是经费问题,参加国际比赛需要大量资金,对于退休老人来说是不小的负担,当地体育局得知他的情况后,表示愿意提供部分支持,同时也有企业表示有兴趣赞助这位特别的运动员。

“我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陈德昌坚定地说,“只要有可能,我就会全力以赴。”

年龄只是数字,激情永不退休

陈德昌的故事超越了体育本身,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在他的影响下,当地成立了“银发击剑俱乐部”,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击剑培训,目前已有近百名成员。

“陈老师改变了我们对老龄化的看法。”俱乐部成员、65岁的王素珍说,“原来退休生活可以如此精彩,年龄不应该成为追求梦想的障碍。”

体育专家认为,陈德昌的现象反映了现代社会老年人生活方式的转变。“随着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的生活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教授表示,“像陈先生这样追求个人价值和精神满足的老年人会越来越多。”

对于陈德昌来说,击剑不仅是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每次握住剑柄,我都感觉到生命的活力。”他说,“年龄会增长,但激情不会退休,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练下去,直到拿不动剑的那天。”

陈德正为明年的世界大师击剑锦标赛做准备,这是通向世锦赛的重要一步,每天训练结束后,他都会额外加练半小时,强化自己的技术弱点,他的手机屏保是世锦赛的logo,旁边写着“没有什么不可能”。

“有人问我,70岁为什么还要这么拼?”陈德昌微笑着说,“因为我有梦想,而且我相信,追梦的人永远年轻。”

在剑道上来回穿梭的银发身影,成为体育场最动人的风景,每一次出击,每一次防守,都在诉说着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年龄,而在于如何活着,对于陈德昌来说,剑道之上,年龄只是数字,梦想才是永恒。

上一篇: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十周年,梦想与汗水铸就的成长之路
下一篇:罗家双胞胎闪耀俱乐部联赛 兄弟同心剑指最高舞台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