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海淀区一家击剑训练中心内,金属碰撞声、脚步声与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十岁的李沐阳刚刚摘下护面,汗水浸湿了他的头发,但他的眼睛亮得惊人——“我终于回来了!”这样的场景,自今年春季以来,在北京多家击剑馆中愈发常见,随着线下训练全面恢复,众多小剑客们重返剑道,找回了那份独特的快乐与激情,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的首要目标是让孩子重新享受击剑运动的乐趣,培养他们终身受益的体育精神。”
对于许多年轻击剑爱好者而言,过去几年的间断训练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十五岁的张雨婷是一名花剑选手,她坦言:“在家只能做基础体能训练,对着视频练习步伐,但缺少实战的感觉。”像她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王钰指出:“击剑是一项高度依赖实战和面对面互动的运动,长时间的分离不仅影响了孩子们的技能发展,更对他们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挑战。”
为此,北京市击剑协会专门设计了“重返剑道”计划,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恢复训练,王钰介绍道:“我们不建议孩子们一回来就进行高强度对抗,而是从基本功开始,重新建立肌肉记忆和技术动作的准确性。”这种科学的回归方式得到了家长和教练们的一致认可。
朝阳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教练刘伟观察到:“孩子们回来后表现出惊人的热情,他们珍惜每一次实战机会,这种态度甚至比中断前更加积极。”
“让孩子享受击剑的快乐”——这是王钰反复强调的理念,在她看来,击剑不仅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一种教育方式。“我们不应该把胜负作为衡量孩子击剑经历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如何面对挑战,如何尊重对手,如何从失败中学习。”
这种理念在实际训练中得到了贯彻,在西城区一场青少年击剑比赛中,组委会特意取消了冠亚军的排名,而是为每位参赛者颁发了“勇气奖”、“进步奖”和“体育精神奖”,一位参赛孩子的家长表示:“这种形式减轻了孩子的压力,让他们更纯粹地享受比赛过程。”
王钰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竞争观:“击剑如人生,有进攻有防守,有得失有进退,我们希望孩子们通过击剑学会这些道理,而不仅仅是追求奖牌。”
后疫情时代,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击剑的乐趣,是协会面临的重要课题,王钰介绍,协会制定了一系列安全 protocols,包括训练场馆的通风要求、器材消毒规范以及健康监测机制等。
“安全措施不是为了限制,而是为了保障。”王钰强调,“只有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孩子们才能真正放松地享受击剑乐趣。”这些措施包括将训练小组规模缩小,增加个人技术训练时间,同时采用轮换制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足够的实战机会。

一些俱乐部还引入了科技元素来增强训练趣味性,如利用VR技术进行模拟实战,通过可穿戴设备监测动作数据,以及开发击剑主题的游戏化训练软件,这些创新方法不仅减少了身体接触,还增加了训练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为了让孩子更方便地参与击剑运动,北京市击剑协会推动了“社区击剑”项目,王钰解释说:“我们正在与多个社区合作,建立小型击剑体验点,让击剑走出专业场馆,进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

这些社区击剑点提供基础设备和专业指导,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击剑的乐趣,周末,这些地方常常能看到全家人一起参与击剑活动的场景,王钰笑着说:“我们看到父母和孩子互相‘对决’,笑声不断,这正是我们想看到的——击剑成为连接家庭的纽带。”
协会还组织了“校园击剑推广计划”,派遣专业教练进入学校体育课堂,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这项运动,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北京市参与击剑培训的青少年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
王钰特别强调了击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击剑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和释放,在剑道上,孩子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压力下保持冷静。”
心理咨询师李娟博士认同这一观点:“击剑需要高度集中和即时决策,这能帮助孩子从日常学习压力中转移注意力,击剑服和护面提供了一种‘安全伪装’,让一些内向的孩子更愿意表达自己。”
协会为此专门培训了一批击剑教练,学习如何识别和引导孩子的情绪问题,王钰分享了一个案例:一个曾经特别容易在比赛中情绪失控的孩子,通过击剑训练学会了控制情绪,不仅比赛表现提高,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情绪管理能力也明显增强。
面对未来,王钰表示北京市击剑协会将继续推进青少年击剑的发展:“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击剑生态系统,包括运动员培养体系、教练员培训机制和赛事组织架构。”
协会计划推出更多适合不同水平孩子的赛事,从社区级到市级,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竞技平台,将加强与国际击剑组织的交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我们最终的目标不是培养冠军,而是培养热爱击剑的人。”王钰说,“如果孩子们在十年、二十年后仍然愿意拿起剑,或者让他们的孩子学习击剑,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成功。”
在训练馆里,小剑客们的身影活跃在剑道上,每一次进攻、每一次防守、每一次得分后的欢呼和失分后的互相致意,都在诉说着同一个故事:孩子们找回了击剑的快乐,这种快乐将伴随他们成长,成为他们人生中宝贵的一部分。
王钰最后表示:“看到孩子们重回剑道时的笑脸,就是我们最大的 reward,击剑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期待更多孩子能够体验这种手持长剑、直面挑战的勇气与乐趣。”